淺水灣花園大廈

  嘉華國際中心

  柯達大廈

  太古城

  半山電動扶梯

  信德中心與港澳碼頭

  違章建築

  渣打銀行

  匯豐銀行總部大廈

  中國銀行

  娛樂行

  竹製鷹架

  力寶中心

  英國駐港總領事館

  嘉禾利舞台

  維多利亞公園,公共廁所

  香港文化中心

  九龍中心

 

 

 

  

 

  

 

 

  

 

  






 

違章建築
(Illegal facades)

雖然違章建築在深水土步、北角與跑馬地最為常見,但其實不論你身在何地,一定能在附近發現違建。只要抬頭看看,就能找到香港這類令人印象深刻的所謂「都會俗民」建築。如果要選出一種能代表香港本質的建築體,那一定非這些違建莫屬,而不是風景明信片上大財團所蓋的那些摩天大樓,因為它們才是香港居民最隨性、隨意、不受拘束的自我表達。在明亮光鮮的中區,有時仔細觀察一些原有建築外貌已經完全無法分辨的特大型違建,反而有得到喘息之感。觀者所見為有機的建築外表,以自行其事的規則演化成當前的設計。居民對自身建造能力的信心是唯一的侷限(建築法規並不在考慮之列,因為此種建築形式本來就是違法的);每位屋主或建造者的需求和美學,就是每件設計作品的唯一準則。

在沃托維茲所著《建築—香港製造的違章立面》(Jerzy Wojtowicz,Architecture--Hong Kong-Made Illegal Facades)一書中,作者仔細探討這類建築體的存在,是否具有任何隱含的規則可循,違建可以被比做康威《生命遊戲》(John Conway,Game of Life)書中所形容的人工生命體,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加快,凸顯建築外貌無時不刻的變動,也許就不難察覺其中浮現的有趣模式。

不論你喜歡怎麼解讀這些複雜的結構,違建都是一種成功展現香港特質的建築。偶然一瞥,你可以感受到其中居民猛烈的掙扎──不僅為了爭奪更多空間,也為了讓自己的家受到關注。鐵窗的顏色與圖案,遮雨篷的形狀、所種的植物、甚至曬衣架的風格,都是居民創造力的展現。而且外部空間成為私人住宅的露天房舍,也讓觀者產生偷窺的感覺,特別是當違建與人行道同等高度時。也許正是此種結構所散發出的這種氣息,才使香港面對威權政府還能生氣勃勃。

 

(以上文章摘自建築Look 系列《香港》一書)

相關連結:城曦乍現之香港  



城曦乍現建築本事城中故事巴布城下閱讀迴廊城市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