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劍入石之後、傳奇起始之前──關於《石中劍》》
Wolf (2004-10-31 22:53)
其實我沒有料想到這回的閱讀經驗是這樣的。
說起來我很早就聽過圓桌武士的名頭兒了。不過當初讓我感興趣的不是亞瑟王,而是圓桌武士們(包括同綠騎士大眼瞪小眼的高文以及同皇后有曖昧關係的藍斯洛)以及那個可大可小的圓桌(這種不合物理定律的人造物一直讓我覺得興味盎然)。接下來,好萊塢電影、迪士尼卡通,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弄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傳奇中的各種元素,於是我認識了梅林、得知了格美利、自以為遊歷了卡美洛,以及得知英雄們有天將要前往亞法隆。但我得老實承認,在所有相關的電影、動畫及相關創作裡,除了 Terry Gilliam 把圓桌武士和聖杯拿來惡搞的電影「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之外,我得到的印象都十分片斷零散;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們的故事對我而言,成了某種「它應該就是這麼回事,但我不確定到底怎麼回事」的模糊面貌。
雖說不很清楚故事究竟是啥長相,不過中世紀的故事不都那樣?
比如說有閃亮的盔甲、英武的騎士、高大的駿馬、飛翔的異獸,有黑白對抗的魔法、有正邪兩立的力量、有純潔無瑕的愛戀、有生死相交的友情。圓桌武士嘛,不就該是一群武技高強、性格光明的盔甲人,一面效忠主子亞瑟王、一面追尋傳說中耶穌聖杯,沒事時坐在神奇的圓桌邊開開會、有事時騎馬出征去揮揮劍這類故事嗎?那這本號稱講述亞瑟王幼年時光的小說,想來八成會是個英國中世紀受虐兒(根據迪士尼動畫給我的印象)努力向上的那種故事吧?
結果,《石中劍》的故事,還真不是這麼回事。
故事從小瓦(即幼年時的亞瑟)與凱伊兩人受教育的場景開始,雖然開頭幾句看得出小瓦寄人籬下(他是個被凱伊之父艾克特爵士收養的孤兒)的辛酸(因為凱伊將來會繼承爵士名銜,所以女教師不能、也不敢體罰他,所以只好拿小瓦這個類似挨鞭童的傢伙出氣),但作者 T. H. White 的敘事方式,並不會讓人特別覺得小瓦是個被後媽欺負的童話主角;接著艾克特爵士和當天來借宿的格魯莫爵士登場,這兩個爵士之間的對話不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學問,還有點兒雞同鴨講的逗趣。
然後,大法師梅林出場。
梅林這個先是小瓦的家教、再是亞瑟王軍師的白魔法象徵,在小瓦於森林中迷途時出場,看起來有點兒像個帶點老糊塗的邋塌先知。梅林說自己是「倒著活的」,他先活過未來,才進入過去,而且出場的第二句對白裡就提及了「電燈和自來水」這種與時空背景不搭的科技產品。梅林出現的場景,讓《石中劍》一書的敘事基調得到了某種確認:這個故事將會用一種不時令人莞爾一笑、嚴肅得近乎戲謔的方式向前推進。
《石中劍》裡既嚴肅又戲謔的經典場景,我覺得首推騎士決鬥那個橋段。
出場決鬥的騎士是格魯莫爵士和派林諾國王,這兩個角色換上了比武用的盔甲行頭,然後互照慣例、如同對口相聲一般地進行了一段比試之前的問答(因為這依禮進行的問答得用文言,當一方背錯詞兒的時候,另一方還會好心地提點對手)。接著決鬥開始,但這場比武一點兒也不像電影裡的快馬突刺;作者 T. H. White插嘴解釋:因為當時騎士加上盔甲大約重達 140∼160 公斤,所以騎士們決鬥使用的座騎會是能負重的耕作馬,而且因為馬身上也有皮革和鐵甲,所以行動起來其實極其遲緩。於是整場驚心動魄的打鬥看起來大約有點兒像兩個鐵人的慢動作表演:這位敲那位一下子、那位再捅這位一傢伙,嘴裡還不時得嚷嚷──這畫面光是想像,就足夠令人哈哈大笑了。
而 T. H. White 開口的橋段還不止於此。
史學家對於英國古代是否真有亞瑟王及圓桌武士眾說紛云,T. H. White 在《石中劍》裡也不時半開玩笑地模糊故事的時空背景;例如在一開始艾克特與格魯莫兩位爵士一面喝著波特酒、一面談論孩子們的教養問題時,提及了「伊頓」這個地名,但作者隨即在下一段插話說明:「其實他指的並不是伊頓,因為聖瑪利學院是西元一四四○年才成立的,但總之是同樣性質的地方。此外,他們喝的是蜂蜜酒,而不是真的波特酒,只不過用現代的酒比較能讓你理解。」又如同在接近結尾之處,提及小瓦、艾克特爵士及凱伊一行人前進京城,作者寫道:「如果你不是生於十二世紀的古老英格蘭──或許不是十二世紀,反正就是當時──又住在鄰近邊界的偏遠小城堡裡,……」White 彷彿不時利用這種方法提醒我們:「這故事就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well,你知道,就是那個時代嘛。」這種抹糊時代背景的手法,一方面規避了喜歡在小說裡找現實線索的那類讀者提出「不合史實」的質疑,一方面增加了閱讀的趣味,另一方面,也替故事增加了容納更多想像元素的空間。
當然,T. H. White 的不停現身說法,也不自覺地承襲了「說書人」的角色,正合乎神話時代的敘事氛圍。
是的。雖然亞瑟王是否存在以及出現在哪個年代尚無定論,但 White 將故事奠基在某個不確定時代的作法,已經將整個故事由「歷史的傳說」轉換成「神話」,不但其中的魔法、異獸等等奇幻情節能夠顯得理所當然,也能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將焦點匯聚在奇幻的情節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上頭,而非將這些角色設定向現實對應時的無理結果。在故事裡那個出場角色個個可愛有趣、每種階級都有副良善心腸、沒啥大爭執也沒啥大動亂的虛構中古英格蘭,小瓦沒有什麼站在溪邊看小魚溯流的少年立志經歷,而是在梅林的教導之下,變化成各種動物,從各個角度觀察萬物的世界,對於等在未來的試煉埋下基石。
在這本書接近結尾的時候,小瓦終於拔出石中劍。
這個經典橋段,White 處理的方式極為特別;小瓦先是為了要弄把劍給凱伊參賽,而不小心拔出石中劍,後來又應艾克特爵士的要求將劍插回石砧,讓爵士及凱伊兩人試拔。當然,每個讀者都知道小瓦才是命中註定的石中劍之主、英格蘭之王,但這個重新插劍入石的動作讓我覺得非常有趣。第一次拔出石中劍時,小瓦感受到自己過往的學習歷程就在四週重現,是個人式的覺醒;第二次拔出石中劍,則有了第三者在旁見證,屬於社會性的覺醒。插劍入石的動作不但讓主角由「小瓦」變成「亞瑟」有了某種正當性,也使小瓦在見證者的眼光注視下,親手結束自己的童年時光,擔起家國的重責大任。在插劍入石之後、傳奇起始之前,主角小瓦也許並沒有想到,並不安寧的未來即將要由此展開。
在讀過《石中劍》之後,我找了一些關於圓桌武士的相關資料。
在這些各種版本的圓桌武士資料當中,除了本來就大略知道的各式爭戰及戀愛糾葛之外,意外地發現亞瑟王的相關故事在歷代文人添油加醋之下,增加了不少揉合了亂倫、鬥爭、陰謀及背叛的情節;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們的生活並不是想像中那種童話,而是充滿被命運嘲弄、反映無奈現實的成人傳說。在 White 的《石中劍》裡,我們幾乎無法得知如此有趣的故事,將來會如何與黑暗的傳奇接軌──我更好奇的是,White 這種戲耍的敘事方式,將會如何訴說這個關於神話時代的幽黯故事。
一如所有無憂無慮、但一舉一動都無疑將會對往後開展的一輩子有決定性影響的美好童年,《石中劍》已然完結,而主角們的多舛人生,正要在下一本書的頁面中繼續前行。
0410312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