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公認為最偉大的俄國文學家,《西方正典》作者哈洛•卜倫甚至稱之為「既是史詩般的人物,也是史詩的創造者」、「從文藝復興以來,唯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家」。

  托爾斯泰出生在俄國一個古老的貴族世家,家族裡有仁愛寬容的傳統,從小他便受到這種傳統的薰陶,對於他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托爾斯泰一歲喪母,九歲喪父,從此,托爾斯泰就在姑母及家庭教師的教養下長大。卡山大學法律系退學後從軍,在高加索服役兩年多,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開始創作。回鄉後目睹農民苦難的生活,企圖改善他們的境況,卻未得到農民信任。

  之後托爾斯泰數度出國,漫遊法、德等國,帶回新的觀察與體悟,開始關心教育,發行雜誌、興辦學校、發表論文,但導「托爾斯泰主義」。托爾斯泰一生反對專制統治,同情下層人民,宣揚人道主義,提倡真、善、美。晚年思想發生激變,徹底否定貴族的生活,進一步揭露官方、教會的黑暗腐敗,探索改變社會的道路。

  自稱對文學有狂戀愛情式的托爾斯泰,一生創作甚豐,皆真實反映俄國社會生活,除著名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外,另有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青年》和數十篇中短篇小說,以及許多劇本、書信、日記、論文等等。

  托爾斯泰晚年在極度痛苦的精神生活中,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病逝於一個小火車站,臨終的遺言是「我熱愛真理……為什麼……那些人……」。

 

 

「我非常欽佩托爾斯泰,不僅是因他精湛的藝術技巧和作品的深刻內涵,更在於他的偉大的人格力量。」──草嬰

  草嬰(1923- ),本名盛峻峰,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教授、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譯、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委員等。草嬰以畢生精力從事俄國文學翻譯,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自 15 歲開始學習俄語,之後便為上海《時代周刊》、《蘇聯文藝》月刊翻譯俄國文藝作品,1952 年起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翻譯大量俄國文學。

  雖然在文革中被隔離審查,兩度處於生死邊緣,但是草嬰在重新恢復工作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餘生奉獻於翻譯托爾斯泰小說全集的浩大工程上。經過二十年的嘔心瀝血、焚膏繼晷,草嬰終於實現自己的夙願,譯完托爾斯泰小說十二卷,共 400 餘萬字。

  草嬰為俄國文學翻譯權威,曾獲上海翻譯家協會頒發「中國資深翻譯家」證書,1987 年,俄國作家協會鑒於草嬰長期介紹蘇俄文學的重大成就,特地頒發給他「高爾基文學獎」,是唯一獲此項大獎的華人文藝工作者。這不僅是對其翻譯成就的肯定,更顯出這部由俄文直譯的『托爾斯泰小說全集』是值得一讀且譯文最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