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性與現代感兼備的巴黎
巴黎中央區這塊擁有一百六十萬人口的區域,被環城大道(peripherique)——築於舊城牆原址的八線車道(現稱為外環道)——所環繞,自西元前三世紀起,便以西堤島(Ile
de la Cite)為中心呈輻射狀發展。環城大道之外則是涵括整個大巴黎地區的市郊,巴黎中央區可分為二十個區(arrondissements),以西堤島為中心依順時針方向呈螺旋狀分佈。這些區各有其首長、辦公廳署,象徵著重要的行政、地方歷史意義。某些區的別稱比它們的官定地名還要響亮,像是「波布」(Beaubourg)之於磊阿勒區(Les
Halles)。拉德芳斯地區(La Defense)雖然獨立於中央區外發展,但可藉各大道路、地下鐵、郊區快線(RER)輕易通達,儼若第二十一區。
塞納河將巴黎分為北、南兩區,通常習慣以右岸、左岸稱之。兩岸間以宜於欣賞風景、也宜於被當作風景來欣賞的多座橋樑相連。索樂菲麗諾步行橋(Passerelle
Solferio)正在建造中,畢哈亙橋(Pont de Bir-Hakeim)的藝術照明即將完工。其餘可視為重要座標點者則是廣場,它們是星狀放射道路的交會點。位於義大利廣場(place
d’Italie)的大銀幕電影院(Grand Ecran),以及位於巴士底廣場的歌劇院都具有地標般的重要性。
巴黎市內各歷史街區被刻意串連起來,以保護地方社區的生態文化。其中一例是杜律蒙(Drumond,
Dider)為蒙托吉爾路(rue Montorgueil)附近的黑街重做的規劃。布雷迪走廊(Passage Brady)是一條典型的巴黎玻璃屋頂拱廊。古特—多爾區(sector
Goutte d’Or)則是一個結合保存與新建工程的實驗性案例。
兼有歷史性與現代感的紀念性建築建構起巴黎的地景。歷史性者如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羅浮宮廣場、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與多梅尼爾高架橋(the Viaduc Daumesnil)。某些歷史性建築受法令保護(如巴黎聖母院及塞納河河岸),在這些建築方圓500公尺範圍內的任何新建工程都必須到法國建築協會(the
Architects des Batiments de France)申請許可。
巴黎有各種規模的公園,小的像位於莫路(rue de Meaux)的住宅群內、德斯文(Desvignes
et Dalnoky)種滿銀樺的開放空間,多梅尼爾高架橋上的帶狀公園;大的像維雷特公園,安得瑞•雪鐵龍公園(Parc Andre-Citroen)。公園中的公園儼然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像是位於維雷特公園內的竹園(the
Jardin des Bambous)、位於雪鐵龍公園內的黑色花園(the Jardin Noir)、大溫室(the Jardin
Seriel)。高壓電塔群(Pylons)則有如「最遠的」公園——環城大道外的郊區裡的人造樹。
走在這些建築物間,你會被巴黎的街道家具所吸引——這些街道家具對巴黎有著不可泯滅的貢獻——比如說,里夏爾—勒努瓦大道(boulevard
Richard-Lenoir)上的鑄鐵護樹蓋板,雕塑如布宏(Buren, Daniel)設計的柱列,路邊隨處可見的公共廁所,公車站沿著香榭麗舍大道分佈,與活化了咖啡館店面的咖啡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巴黎的現代都會意象有一部份是靠公共衛生塑造的:「環保綠」工作裝裡帶著掃帚的清潔工、帶有吸塵器怪手的馬路清潔機……巴黎的街景看上去是如許的活躍。
巴黎是一個集眾人之手創造的結晶,一座過渡中的城市。你身邊隨處上演著精彩的戲碼:在咖啡座鄰桌的對話中、在馬路上的Twingo小汽車裡、在礫石路與門房那裡、在教堂台階上的賣花人間、在席哈克總統聳肩之際。
(以上文章摘自建築Look
系列《巴黎》一書)
相關連結:城中故事之巴黎
【 城曦乍現|建築本事|城中故事|巴布城下|閱讀迴廊|城市光影
】
|